中婴网 做母婴专业人士每天都在用的平台
您所在位置:中婴婴童用品网 > 母婴用品资讯 > 母婴用品商讯资讯 > 正文

聚焦宝宝四大睡眠难题——抱睡、夜奶难断、夜惊夜啼、睡眠时间少

2016-10-15 10:00  来源:小土大橙子
概要:抱睡、频繁夜醒夜奶难断、夜惊夜啼、睡眠时间少,这4大睡眠难题是许多新手妈妈要面对的。怎样才能解决宝宝这些睡眠难题呢?今天分享专业睡眠咨询师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建议,希望对您有帮助!

    难题之一:抱睡

  抱睡是指抱着婴儿走动、摇晃至睡着后,并在睡的过程中,始终抱着的情况。这个现象非常普遍,国内几乎家家都有经历。

  1、为什么抱睡如此普遍?

  直观的原因是:因为抱睡虽然费体力,但操作简单,而且不少人是睡着了再放下,对于他们来说,感觉到既然一放就醒,重哄很困难,那就还不如一直抱着了。

  2、为什么抱睡宝宝会睡得更长?

  抱睡之所以能帮助睡得更长,原因在于:

  •入睡时:抱睡有怀抱感和温度,也与养育者靠得更近,能让婴儿感到身体舒适,也有心理慰藉的成分。

  •睡眠中:抱睡少了入睡后再移动到床上这个步骤,而且入睡和醒来的环境是一致的,不容易引起警觉惊醒。

  •睡眠周期结束时:持续抱着,醒了一般家长会接着拍拍走动一下,这个尝试可以让一个睡眠周期结束后得以转入下一个,延长睡眠时间。

  从原理上,用背巾背着睡、汽车安全座椅里睡、推车里推着睡之类也和抱睡类似。

  一般抱睡在满3个月后比较容易破除,这和睡眠模式由入睡即是浅眠转成入睡即进入深眠的时间点吻合。但也有很多孩子抱睡的习惯持续更久,乃至一岁,这更大程度上是受睡眠习惯影响的缘故。

  3、抱睡如何改善?

  破抱睡要学习如何放宝宝,放下的时候,容易因为下坠激发惊跳反射,所以将宝宝放到床上要避免头低脚高,可以先放屁股着床,稳定一两分钟,后再放下头部,然后将手撤离,撤离的时候结合搂住胳膊、轻拍、按手等辅助。

  抱着哄睡着的孩子,在放下的时候由于温度的差别,容易醒。可尝试手臂垫个毛巾,当放下的时候连着毛巾一起,就不容易让孩子对温度的变化产生警觉,睡稳一点再将毛巾撤离以免造成窒息。

  为了维持睡眠环境一致,还可以尝试在迷糊的时候就放在床上,直接在床上完成入睡的过程。如果孩子不适应可以采用轻拍,白噪音,搂住等原地安抚的方式,用十几分钟完成入睡,减少抱睡着再到放床醒这个过程。

  4、破抱睡过程中可能遇到那些困难?

  问:我家宝宝一放下就醒,然后就大哭完全无法睡了,怎么办?

  答:有些家长偶然间接触到睡眠知识,会突然决定要改变抱睡,刚睡着放下就惊醒,然后反复几次就可能使宝宝不断从睡眠中惊醒,受到惊吓,进而情绪失控,即便抱起也无法安抚。这种情况下,技巧并不娴熟,沟通也不充分,失败也是在所难免。

  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的,家长要有耐心,不要急于毕其功于一役。结合上文提到的破抱睡技巧。

  还要跟宝宝做好沟通工作,让他们对即将要发生的改变有心理准备。此外放不下,一直要抱睡,还可能与胃食管反流等生理上的痛楚有关,需要家长细心排查原因。实在进展缓慢,不妨暂停,多总结原因。

  对于小月龄的孩子,抱睡可能无法完全避免,心态上要宽容放松一些,睡眠优先,有些问题随着成长会逐渐好转。

  难题之二:频繁夜醒、夜奶难断

  频繁夜醒是令家长苦恼的问题之一,夜间随着孩子的哭闹,家长不断地被从睡眠中被叫醒,此外不能安抚孩子哭闹,又充满挫败感,身心俱疲。

  1、夜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?

  ▶从生理角度看

  好比成人一顿可以吃很多,吃完一顿可能5小时才饿,婴儿胃容量很小,刚出生可能吃能一次吃几口,一顿吃完2小时就会饿。此外婴儿睡眠周期也短于成人,这些都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。随着婴儿的长大,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,饿不再是主导因素。

  ▶从睡眠习惯角度看

  抱着入睡,或者奶着入睡可能会造成依赖,也就是入睡后醒来无法再次入睡,需要复现入睡的情形才能继续睡。

  对婴儿来说,睡前在妈妈温暖怀抱,嘴里含着美味,醒来却发现周围一片安静漆黑,妈妈不知道到哪里去了,再安心继续睡也很不容易了。如果有能力顺利继续睡着,那么这种感受还不至于蔓延,但偏偏除了被抱、喝奶,很少在其他条件下入睡过,认为只有抱着或者吃奶才能睡,也就是睡眠联想很单一,于是哭也是难免的了。

  一醒就塞奶头,无原则一味靠喂奶哄睡,是长期习惯性夜醒的主因之一。

  2、习惯性夜醒

  很多夜醒是对表醒,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出现,被称为习惯性夜醒。一般是由于在这个点因为偶然的原因醒过,受到喂奶、抱哄等干预,变成习惯固化下来。生病,长牙,妈妈上班之后,有一段时间夜醒会很频繁,家长给与安抚,这是正常的。但情况恢复后没有及时意识到需要回调,这就有可能遗留下习惯性夜醒的点。

  这个现象很多人都能够观察到,其佐证是家长在夜里11点主动喂迷糊奶,过不了几天可能会发现婴儿就会像上了闹钟似地,主动在这个点醒来,而此前几乎从来不会11点醒。说明夜醒并非全部是自然的生理需求,而有可能是受到父母行为干预的结果。

  总之,夜醒不等于饿,夜醒的原因很多很复杂,屎尿、湿疹、冷热变化、白天受到刺激、换环境、家里来人、妈妈上班、学翻身、长牙、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导致夜醒。留几秒时间判断,不要盲目的急于用抱或者奶制止哭闹,分清原因才能合理应对。

  3、该如何应对频繁夜醒呢?

  先,要根据夜醒的类型分析夜醒的原因。

  频繁夜醒主要有三种:

  A.前半夜醒得多一小时甚至45分钟,后半夜反而睡踏实了;

  B.前半夜有4小时以上长觉,后半夜一两小一次;

  C.整夜都多;

  A类更可能和胀气、消化不良、热、情绪有关系;

  B类则以无奶不睡的睡眠联想、肠道异常活跃有关系。

  从占比上,B类多,A类其次。

  其次,要注意是突然出现还是长期存在的。

  长期存在的,一般是先由生理原因引起额外安抚的需求,但生理原因消失后,没有及时注意去调整,演变成为长期的习惯。而突然出现的夜醒往往有生理、心理上突发的原因。

  4、改善的入手点

  •着手解决产生问题的生理因素;

  •尝试白天规律作息,保证进食量,别让宝宝因为白天没吃饱饿醒;

  •避免过度疲劳;

  •一步步把片段化破碎的睡眠完整化;

  •改变睡眠联想:逐渐减少喂奶喂到睡着之后的次数,在喂到迷糊的时候尝试取出,留出尝试自主入睡的空间。在相对比较容易入睡的点,靠弱一些的安抚(短暂抱,拍拍)替代强安抚(含奶),靠不干预(哼唱)替代弱安抚。这个转变的过程,需要家长充分的耐心,给予尝试的时间,以及承受一定的挫败。

  5、改善的一些辅助办法

  •陪睡:有些情况下,妈妈会发现,睡小床时宝宝易醒,但如果有人陪睡或者是在大床就睡得很踏实,这种情况是存在的:陪睡可能改善睡眠状况,但同睡必须注意安全。

  •同步睡眠:睡眠问题严重与否,和家长的感受息息相关,婴儿7点睡着了,可父母可能拖拖拉拉到12点才睡,这样后半夜开始醒得多的时候,家长很困,感觉就非常痛苦。同步睡眠就是,孩子睡了,家长尽量也要跟着一起睡,这样夜里才没那么痛苦,才有毅力和耐心来处理夜醒问题。

  养育是很辛苦的,为了双方都能休息得更好,夫妻两可以分工协作,爸爸守前半夜,让妈妈好好睡几个小时,下半夜妈妈负责照看夜醒。

  抚摸:对小月龄的孩子很有帮助,睡前帮孩子按摩,放松肌肉能够改善睡眠。

  •高质量的陪伴:很多妈妈白天上班,晚上到家没多久就到了宝宝要睡觉的时间,互动和陪伴的质量不佳,孩子需求没有得到满足,就不容易安睡。

  •躺喂改抱喂:一些妈妈反应,当抱起来好好喝奶,而不是两个人一起躺着,迷糊随便吃两下,又一起睡了,能够减少夜醒的次数,算是先苦后甜。

  •瓶喂:主要用于排查孩子是否是饿,很多的家庭,都是夜里一哭,全家人一起催着妈妈喂奶,很少有说,可能不是饿,哄哄看行不行,挤出来瓶喂,大家都知道宝宝吃了多少,以事实为依据决定如何安抚,减少矛盾。

  此外逐渐往奶里面添加水,终转成全部是水,也是减少夜奶的一个方式,这个方式的前提就是能够接受瓶喂。

  •延长连续睡眠:如果一段时间已经稳定的可以5小时不饿,那么排除猛涨期以外,应该有信心孩子不饿,减少在这个睡眠阶段中的干预,尽可能保证睡眠的完整性。

  有时候孩子只是在浅睡眠或者正在尝试继续睡,发出一些动静,延迟应答可以保护他们这种有益的尝试。

  另外一些时候,遇到困难,如果不及时帮助可能彻底醒透也很难在入睡,及时应答就有必要,比如孩子尿湿了之类。

  •必要时叫醒:有时候婴儿发生夜惊,突然的大哭不止,无法完全辨识父母,可以尝试开灯或者声音叫醒他,彻底醒来反而就不哭了。

  总之,小孩子的睡眠没有大人成熟,醒太多是不正常的,但是会醒是正常的。改善频繁夜醒的思路是减少次数到能够承受的范围,而不是不分原因的试图一下子消灭全部夜醒。

  家长对于睡过夜不要抱太大的奢望,也不要太悲观。

  6、关于夜醒的常见疑问

  问:夜醒7,8次已经吃不消了,但不喂奶宝宝大哭大闹,怎么也安抚不住,怎么办?

  答:不同时间节点的夜醒,继续睡的难度不是相同的,改变的入手也可以从容易的点入手,比如1小时前刚喂过的点,不喂奶能继续睡的可能就比入睡时要大。比如半夜的点就清晨的点容易安抚。比如哼唧而非大哭有可能就是可以不需要任何安抚,通过几分钟的尝试能够继续睡的....

  改变不能是突然的,必定是要提前和宝宝有所沟通过的。如果喂奶到完全不喂的转变太过突兀,那么逐渐缩短时间也是一个可以尝试的过渡。

  大哭大闹无法安抚还可能属于夜惊,可以尝试叫醒。对于习惯奶睡的孩子,夜醒安抚的任务不能都推给妈妈,爸爸能够参与到夜间育儿,是摆脱奶睡联想很关键的一步。

  夜醒是长时间累积的问题,改变也需要抛开一下子就解决永不反弹的奢望。

  难题之三:夜惊、噩梦

  1、夜惊和噩梦有哪些表现?

  夜惊,属于非正常觉醒的一种,是意识不清的醒,会伴随比较严重的哭闹。一般发生于晚间入睡后的1-4小时,正常的沟通和教养方式在这种状态下往往是失效的。

  对这个现象原因的解释是:婴儿睡眠模式还不成熟,幼儿在睡眠阶段转换期间,没顺利过渡就陷于既非清醒也非睡眠的意识模糊区域,是睡和醒之间角力失控。

  成人的体验中深睡眠被唤醒,人会很不舒服,有不少人有过起床气的感觉。婴儿比成人的深睡更深,但却比成人易醒,非正常觉醒时,反应会更激烈。

  噩梦是梦的一种,但是由于内容比较可怕,常会使人从睡梦中惊醒。噩梦一般是下半夜发生,孩子会觉得惊恐,需要家长的帮助抚慰继续睡,常见于2岁之后的幼儿期。

  仅针对婴儿期来讲,噩梦和夜惊都属于非正常觉醒,区分度并不高。

  2、为什么会产生夜惊、噩梦?

  夜惊和噩梦的成因,研究上并没有完全的定论,但实践中发现,夜惊和噩梦在具有以下特点孩子身上更容易发生。

  •作息不规律,睡眠自主性不强,睡眠道具依赖严重,睡眠量偏少的;

  •睡前液体摄入过多,有憋尿情况的;

  •睡前过于兴奋或父母和孩子互动很少、孩子焦虑情绪,睡前很不愉快的情况;

  3、遇到夜惊、噩梦如何处理?

  一般认为夜惊是无意识的,其证据是夜惊过程中孩子往往无法辨识父母,但被叫醒之后他表现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,甚至还会笑,也就是完全醒来之后并不记得。但也有一些情况下妈妈感受到宝宝醒后仍然有情绪。

  类似电脑程序突然没反应一样,这时候要么等等看要么强制结束程序。主要有4种应对方式:

  •用哺喂、抱等安抚帮助重新进睡眠状态;

  •用言语或者抚摸进行安抚;

  •用灯光、声音、甚至换个地方进行唤醒;

  •什么也不做,等待自己渡过这个异常阶段大概十几分钟。

  幼儿受发育阶段所限,夜惊很难完全避免,心态上不要太着急,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睡眠的成熟会逐渐减少。

  难题之四:睡眠时间少

  很多孩子睡眠时间少,主要是两大原因导致的:白天小睡时间太短,晚上入睡太晚。

  1、白天小睡时间短

  婴儿睡眠周期比成人短,早期45分钟或半小时一个周期结束后,如无法顺利进入下一个则会醒来。家长不知道宝宝还需要继续睡,直接安排起床,就会造成孩子睡眠量的缺失。

  短时间醒来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,为了延长小睡时长需要接觉,也就是家长帮助或者孩子依靠自己进入下一个睡眠周期,以延长单次睡眠时间, 类似于一醒就重新哄睡甚至没醒就哄睡(接觉需注意避免,逢觉必接和不困硬接)。

  如果接觉失败,可以提前下个一个小睡的时间以及增加小睡次数。此外婴儿比成人能清醒的时间短,有些情况下婴儿已经困了,但家长没有留意到睡眠信号,还在逗孩子玩,就容易造成小睡量的缺失。

  2、晚上入睡晚醒得早

  不少小宝宝缺乏睡眠是因为,家长下班晚,给宝宝安排就寝就更晚,拖到10点,11点才入睡,其实这个点太晚了!尤其下午觉很久醒了,晚上到这个点已经累惨了,这是很多孩子入睡困难、夜醒频繁的原因。

  很多真实实例证实早睡能够改善夜惊夜醒, 支持这个观点的睡眠书籍也占多数。早睡未必早起,晚睡反而可能早起。晚睡很可能导致睡眠量的损失。

  成人觉得7点已经很早了,6点之前就睡晚觉就更是很挑战传统观念,但其实还是成人和婴儿睡眠特点不同造成理解上的差异,对于疲劳的孩子还是可以勇敢尝试一下的。不单娃要早睡,家长也要早睡,同步和充足的睡眠能改善夜间照顾孩子的精神状态,减少焦虑。

  对于双职工家庭,父母下班比较晚,这么早入睡很有难度。实在做不到的家长,也不必太焦虑,总之,每个家庭不一样,一切取决于你和你的孩子。但在可能的范围内,还是要晚上早点熄灯,早点安排就寝,虽然孩子和家长的互动很重要,但如果让孩子拖着疲惫的身体被大人逗玩,那这种亲子互动的质量必然打折扣。

  另外,随着年龄的增长,在9-10个月以后,入睡太早导致睡不着、醒太早的情况开始增多。

  小结

  小月龄的孩子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,睡眠会不太稳定,这种情况下,睡眠量优先,也就是能睡就好,是否自己入睡不是决定性因素,家长可以多尝试迷糊就放下宝宝,但不需要为了戒除抱睡奶睡太过焦虑。随着身体的成熟,慢慢给宝宝机会尝试自主入睡,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,这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
中婴网移动版
标签幼儿睡觉问题
编辑:志杰

在线咨询

母婴商业资讯排行榜